恩蓝科技 » 电脑 » 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有推荐的吗,入门级别的

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有推荐的吗,入门级别的

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有推荐的吗,入门级别的

小白入门者指南:

天文爱好入门简单精进难,如果只想仰望星空的话,就不算天文入门,只能算是一个有好奇心的爱好者,下面带大家了解下入门基础……

1、天文知识:行星、恒星、星云、星团、彗星、卫星等,这些最基础的天体特性要了解清楚,否则两眼一抹黑的。

2、仰望星空:行星、星团、星座、星云等天体的位置要了解清楚,小白可以下载手机APP辅助认识星空,有很多应用软件都是免费的,推荐Star Walk 2。

3、天文知识书籍视频等学习:书籍《仰望星空》,喜马拉雅语音《科学有故事之天空的琴弦》,视频抖音《NASA》等,都是不错的入门知识。

4、裸眼观测:先别急着买装备,入门者必须要经历裸眼观测,裸眼观测能够最大化视场,能够学习到观测的很多有利知识,例如天气,环境,光害,裸眼仰望星空能够迅速帮助你进阶,最快速认识天体和方位,为以后观测打下坚实基础。

5、双筒望远镜:裸眼进阶之后,可以先入手一台装备,双筒望远镜视场大,效果极好,在晴朗的日子甚至可以比肩天文望远镜,选择双筒的人,一定要记住,口径胜于倍数,一般我推荐10*50,10是倍数50是口径,这个规格最适合入门者观测,千万别迷信倍数,认为放大倍数越大就看的越远,你看到有些双筒规格是50*50的,50倍放大,但是口径却只有50,这样视场很小,抖的太厉害,根本无法观测,所以初学者千万别迷恋放大倍数。一般一台不错的双筒10*50的镜子,价格也就100左右已经可以用了,所以前期不必乱花钱,买台100多的双筒,已经够你看整个夏天。

6、天文望远镜:当双筒巡天已经满足不了你了,这时可以考虑入手一台天文镜,一般有3种类型,折射式,牛顿反射式简称牛反,折反式,听名字就知道了,折射原理,反射原理,折反原理;我强烈推荐牛反式,原因很简单,一次入手可以使用终身,不必再淘汰换镜升级,帮你省下不少钱,有很多小白先买一台折射的小口径,结果用了几个月又买一台反射的大口径,再过几个月又买一台折反式,其实浪费钱,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入手一台大口径牛反,记住,口径大于倍数,不要迷恋倍数,买一台大口径的,如果你家有钱的话,我推荐信达小黑也就是信达114EQ,这款基本上可以终身使用了,天文基础者性价比之王,价格在1000~1200左右,如果你是学生没什么钱,我推荐凤凰76700,基本上观测的效果跟小黑差不多,只不过没小黑稳,小黑有配赤道仪而76700没有赤道仪而已,凤凰76700一般学生党和大众爱好者已经够用了,价格在200~300左右,观测效果胜过绝大多数镜子了,真的是1000以下没有对手,只是相对稳定性差一点,一碰就容易抖,不过对于熟练使用者来说可以完美驾驭它不会那么抖了。

7、关于观测的真实影像:很多入门者被网上漂亮的行星图片吸引之后才入门的,认为用一台好的天文望远镜也能看到如此美丽的行星,美丽的星云星团,那你会大失所望的,地面100000元之内的望远镜,看到的行星基本上差不太多只不过焦虑和清晰度有所差异,如果你有钱氪金的话另说,还有望远镜目视看星云就是一团白点雾气朦朦胧胧,远不是你图片上看到那样美丽,那种都是长时间曝光叠加的效果,这些你得有心理准备。

想买个天文望远镜,有推荐吗

折射望远镜,牛顿反射式望远镜,折反式望远镜。

建议牛反,俗称小黑,淘宝上搜搜

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能造出詹姆斯韦伯那样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吗

30年内很难很难!韦伯望远镜其实早在1996年就已经设计完毕开始制造,但因为经费预算、遮阳伞折叠等原因足足耽误了25年才发射升空,可以说韦伯望远镜一经发射就已经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了。那么,即使是这样,为什么说咱们国家制造韦伯望远镜还很难很难呢?

这篇文章,站长就跟大家聊聊制造韦伯望远镜中的几大难题。

更大口径的镜片

要问什么是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核心参数,那么镜头大小必然是最重要的一个。镜片的口径大小和观测能力成正比关系,镜头越大,观测到的距离也就更远,分辨率也就更高。

韦伯望远镜的镜片口径史无前例的增大到了6.5米,是前辈哈勃望远镜(2.4米)的近3倍,集光面积也从哈勃的4.5平米增大到了25.4平米,这些参数的升级可真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韦伯的口径只是增加了不到3倍,但是带来了极大的制造难度以及成本攀升。

为了解决超大镜面问题,美国科学家创新性的提出了拼接方案,整个6.5米口径的镜头是由18片六边形的小镜片拼接而成,而且为了方便发射减小阻力,这些小镜片在发射前是折叠到一起的,进入到太空后才拼接成一个大镜头。

而这18片镜片拼接和折叠的精度就决定了这块主镜头的成败,为了达到媲美成片镜头的效果,这18片镜头的折叠和拼接精度要达到10nm级别,这可是极具挑战性的精密动作。

敢在如此重要的镜头上做文章 ,也就米国有创意、有魄力敢这么玩了!

更精密的镜面材料

韦伯望远镜在制造、发射和展开工作时要面临一百多度温差的环境温度。特别是它的核心器件工作温度已非常接近绝对零度,对镜面材料的要求极高,因此需要同时具备抗弯刚度高、热稳定性好、热导率高、反射率高、密度低、温度形变小、性质不活泼等特点。

在精密要求上,镜片的制造加工精度要达到10纳米级别,这个要求所允许的误差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万分之一,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精密机床等基础工业水平。

遮阳伞的制造和自主展开控制

遮阳伞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给望远镜遮挡一些太阳光和地球反射回来的光,让望远镜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温度,摆脱地球和太阳的辐射干扰,让观测更加精确。

这部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遮阳伞的制造以及升空后的展开动作两个方面。

在制造方面,这把遮阳伞采用5层结构,每一层材料主要由聚酰亚胺、硅膜和铝膜构成,首层最厚也仅为50微米,比人类头发丝直径还小,而中间层仅为25微米,可以说非常精密了。

而这5层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能屏蔽300℃以上的温度,也就是说向阳面即使有300度以上,被遮挡后传递给望远镜的温度也仅仅是0℃左右。

只是掌握了遮阳伞的制造还不行,还得想办法把遮阳伞给送上太空并且能够在太空中顺利展开,毕竟这个遮阳伞足足有300个平米大小,现有的火箭还没办法把它展开后送上去,所以科学家们不得不把它折叠起来塞进火箭里。

进入太空后火箭将其“吐出”,然后释放出100多台小车抓住遮阳伞的一角让其逐层展开,每个小车的动作需要完美配合,避免褶皱或者撕裂,这个难度也是非常之大。

这也是为什么前两天遮阳伞被成功打开的消息传回地球时,科学家们会激动到流眼泪的原因。

拉格朗日2点的安稳运行

为了追求观测的极致效果,避免地球尘埃、辐射的影响,韦伯望远镜被发射到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太空中,这个地方被称为“地日拉格朗日L2点”。

这个距离有多远,大概是地球和月球距离(38万公里)的4倍!

而它的前辈哈勃望远镜,离地球仅仅是575公里。

发射到这么远,就存在一个大问题:

150万公里的距离实在太远,人类根本没办法进行升空维修,这就要求韦伯望远镜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一次性成功,容不得半点差错,这对研究设计来说难度非常之大。

当年哈勃望远镜发射后就曾发生了故障影响观测,人类不得不派出5次航天飞机进行维修,才避免了几十亿的损失。

只是哈勃望远镜距离地球只有575公里,而韦伯则是150万公里,这就是“一锤子买卖”,非常考验技术可靠性。

超高的经费预算

其实,除了技术难度之外,让我们望而却步的,还有巨大的研发经费投入。

韦伯望远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贵的单体航天器,造价达到了100亿美金,考虑到它的质量仅为6.5吨,也就意味着它的单价超过人民币10000元/克,是黄金单价的20余倍!

所以,韦伯望远镜是名副其实的“黄金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咱们国家每年的航天总预算仅仅是20亿美金左右,咱们用于探测任务的悟空号探测器也仅仅是投入了不到1亿美金。

悟空号:

巨大的经费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就注定了研发技术水平的差距。

技术积累需一步一个脚印

数据统计,人类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总共发射了大概100个天文望远镜,而中国在里面只有悟空号一个暗物质探测器,存在感非常低。

在未来两年内,咱们国家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是计划在2024年发射升空的“巡天”光学舱平台搭载的望远镜。

这个望远镜将会被发射至离地球320公里左右的中国空间站轨道上,基本上是贴地飞行了。

望远镜的镜头口径将达到2米,略小于哈勃望远镜的2.4米,配备31个9k×9k CCD、8个4k×6k CMOS GS、8个2k×2k CMOS WFS,25亿+2亿像素,观测波长范围255~1000纳米,g波段模拟像质0.13~0.15角秒,轨道高度393千米时对地极限分辨率0.132米,有效视场1.1平方度,带有7个滤光片,具有光谱能力。在角分辨率、光轴长期指向稳定性等方面,该望远镜的性能仍不及哈勃望远镜。

技术积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指望我们从一无所有的水平直接跳跃到制造世界最先进望远镜的水平,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背科学规律的说法,咱们国家制定“巡天”望远镜计划时,必然做了多种考量,任何的诋毁或吹捧都改变不了中国航天的稳健步伐。

你认为中国能制造出韦伯望远镜吗?你认为最大的难度是什么?欢迎留言区讨论!

这里是科学驿站,我是站长,欢迎点赞和关注!

两千左右的深空摄影用天文望远镜哪些比较适合能推荐一下吗

两千元几乎无法达到要求的目标,即便是二手的也很难实现。

深空摄影比行星摄影的要求更高。首先,深空需要一台带自动跟踪且精度不错的赤道仪。为什么要把赤道仪放在第一位呢?因为赤道仪确实比其他的更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赤道仪,其他设备再好也没用了。事实上,光合适的赤道仪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两千了。

其次,你需要一个低焦比的主镜,同样的望远镜构造和加工精度下。口径越大越好。从这方面来说,牛反比较适合。天文圈赫赫有名的小黑算是深空的入门器材了。小黑主镜用不了两千块。此外,一些APO主镜也可以,但价格就贵了。

再者而言,摄影器材和导星器材也是必须的。这更是一笔价格浮动很大的预算了。往便宜了说,二手普通单反之类的,改机后甚至不改机都可以用;因为我主打行星,所以导星我没用过,但入门的肯定用不了两千块。往贵了说,一台主打深空的冷却CCD几万几十万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使用CCD或者一些CMOS的摄像头,还需要配电脑,这又是一笔开支。

所以,两千玩深空够呛。我没仔细算过,但我觉得配一套入门的深空摄影装备最低都得一万左右。两千还是建议买个手动操作的先从目视开始。看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刚接触这方面甚至只是单纯的天文爱好,所以我认为应该从理论知识开始学起,以后再考虑深空摄影。

用天文望远镜能发现隐形飞机吗为什么

使用天文望远镜理论上可以发现隐形飞机的,只不过得需要很好的运气加上敏捷的操作,否则,以天文望远镜的可视范围,还没等观察个隐形飞机的子午卯酉就会迅速地从视野中消失。

隐形飞机并不是真的是隐身了,它是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只不过它是利用特殊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设法来降低机身对雷达的可探测性,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被敌方发现、追踪、拦截或者攻击的概率。其工作原理,就是机身材料采用大量的轻质可吸收宽波段的复合材料,同时蒙皮覆盖特殊的放射性同位素涂层,在飞行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同位素衰变产生的高能粒子,在周围空气中形成一种等离子屏障。在雷达波到达机身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吸收和干扰,最大限度减少雷达波的反射,从而不易被雷达设备探测到。

了解了以上关于隐形飞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清楚地知道这种隐形只是针对雷达等探测设备的,并非是对光线反射的吸收和干扰,因此,在距离比较近的情况下,人眼是很容易看得到的。而当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使用一般的望远镜,只要角度准确,也会有一定的概率发现得到,不一定非得用天文望远镜。

大家知道,望远镜的倍数越高,它能够清晰看到的距离就会越远,但可视范围就会减少,同时观测口径也会越大,调焦也会越复杂,不利于观测较近的物体。虽然隐形飞机在飞行时从我们的角度看它的高度较高,但天文望远镜的观测目标是距离更远的行星和恒星,隐形飞机的高度对其来说要近得多,假如我们恰好调到合适的焦距,而又恰好有一架隐形飞机在观测视野之内,那么我们可能看到的就是那么一瞬间,随即由于飞机的高速飞行,其将会立即跳出我们的视野,而再想调整角度来捕捉它的身影就非常难了。

用天文望远镜在几亿光年外的地方观测地球,呈现出的会是几亿年前的地球吗

首先让我们看一张,迄今为止从最遥远的位置 ,真实拍摄的地球照片。

图示:最著名的地球照片之一,暗淡蓝点。

这是旅行者号太空飞船,在飞离太阳系所有行星之际,在冥王星的轨道之外,回头对太阳系的所有行星照一张全家福照片时,所拍摄的地球,在这张照片上,地球就是一个小点,仔细看还能看到一点点蓝光,因此得名暗淡蓝点。

图示:绿圈是当时旅行者号的位置,距离地球大约40亿英里。

虽然,这个距离很近,只有区区几光时(即光只需要走数小时的距离),但不错,这张照片上的地球,在拍摄的当时,正是数小时前的地球。如果在此时此刻,有足够强大的天文望远镜, 在非常遥远的距离上拍摄地球,那么他们所拍摄到并不是此时此刻的地球,而是过去的地球,至于到底是多么远的过去,那的确取决于距离,一光年外拍摄,就是一年前的地球,十光年外拍摄就是十年前的地球,以此类推。

但是,我必须说一个但是。

人类当前的天文望远镜,看不到几亿光年外的行星,所以答案是你不会看到地球,至少用地球人的天文望远镜做不到这件事。

如果在几亿光年外,有个和地球文明发展水平一样的外星文明,尤其是天文学方面的技术和现今的地球一样。那么,他们的天文学家,就算将天文望远镜对准了我们所在的星域,他们也可能一无所获。

当然,如果够幸运的话,也许他们能看到我们的太阳,那的确是几亿年前的太阳。因为,看到太阳的意思是,就是接收到了从太阳发出的光子,而几亿光年的意思是,光子需要走几亿年才能越过的距离,所以他们的望远镜接收到的光子就是太阳数亿年前发出的光子,代表的正是数亿年前的太阳的状态。

图示:恒星的亮度遵守平方反比定律。随着距离的加长,恒星的亮度会迅速减弱。

但他们恐怕无法知道我们的太阳究竟只是一颗孤单的普通恒星,还是有着许多行星的一个太阳系。因为,我们的太阳的亮度实在太普通了,同时宇宙中还有许多星尘,并非绝对的真空,因此远在数亿光年之外的天文学家,很可能连我们的太阳都无法看到。

图示:想象中的充满行星的宇宙。

天文学家们探测到的系外行星

自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上太空之后,人类就启动了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天文项目。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地外行星,截至2019年2月1日,在太阳系外行星百科全书中共列出了3,976个确认的系外行星,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一颗系外行星是比邻星B,它离我们只有4.2光年。而目前发现的,离我们最远的系外行星则是在射手座发现的SWEEPS-04,距离我们大约27,710 光年。

图示:从1999年到2017年,每年发现的系外行星。2016年发现得最多,超过1400颗。

科学家探测系外行星,绝大多数都并不是直接看到了行星本身,而是通过许多别的迹象,来推断行星的必然存在。这是因为,与行星的母星相比,任何行星都只是非常微弱的光源。例如,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它的亮度周围围绕它旋转的其它行星亮度的十亿倍。除了检测这种微弱光源的固有困难之外,来自母星的光还会引起眩光现象,难以清除。

由于这些原因,截至2014年4月报告的太阳系外行星很少有被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天文学家通常不得不采用间接方法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截至2016年,几种不同的间接方法都取得了成功。比如行星绕恒星公转时,遮挡住了恒星的光线,通过恒星光线周期性的变化,就可以用来推断行星的存在。

图示:比邻星B的艺术想象图,它应该是一个岩石行星。

比如,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邻星B,就是这样发现的。它的公转周期很短,每11.2个地球日,就围绕其恒星转一圈,根据其它信息估算其质量为地球的1.3倍。它的可居住性尚未确定,但它不太可能适合居住,因为它离恒星太近,虽然仅仅是一颗红矮星,但也让比邻星B承受的恒星风超过地球的2000倍。

当然也有直接看到的系外的行星,比如北落师门B行星。此外,还可以用红外线法探测,尚未冷却的年轻行星,并且远离恒星的年轻行星。

图示:将两张照片叠加,右下角有个移动的光点。

仔细分辨不同时间拍摄的该恒星系统的照片,结合别的证据,天文学家认为,照片上那个小点应该是一颗行星。这颗恒星周围有许多尘埃带,而北落师门正在尘埃带中穿行,并将逐渐吸附这些尘埃。

图示:艺术家再现的北落师门b行星,这是一个年轻的太阳系,还有许多星尘需要被清理,被吸附到已经形成的行星上。

是的,在宇宙中,距离就代表着时间。几亿光年的距离,就表示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几亿年前的信息,光就是宇宙中最快传递信息的使者。

前提是你要能看得到如此遥远距离的光,这需要很多运气,比如星系透镜放大,但即便能看到,你也不可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如下面这张地球的照片,最多也就能得到一个小点。


新年快乐

随手点赞,谢谢

问一下天文爱好者们,自己想买一台天文望远镜看系外星体,哪个品牌质量好呢

一般爱好者使用的天文望远镜常见的有这么几大类:折射镜,反射镜,折反射镜。

折射镜是最早出现的望远镜,主要是由物镜对光线进行聚焦折射后,再通过目镜观测的。这种镜子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适合室外观测。但是缺点是如果物镜过大,那么长度会更大,不适合个人观测使用。

因此,这种镜子适合初学者使用,选择口径相对较小的,比如100mm以下的,品牌的话凤凰,博冠都可以,价位可以在1000元左右即可。

反射镜和折反射镜是相对比较专业一点的望远镜了,这种望远镜往往物镜较大,但由于折反射的设计,使得镜筒不会过长过大,因此是专业一些的爱好者的首选。

反射镜常见的是牛顿式望远镜和卡塞格林望远镜,二者的区别是光路不同。下图中前者是牛顿式,后者是卡塞格林望远镜。

这类望远镜可以选择博冠,星特朗,米德等品牌,大概价位在4,5千的即可。

反射镜的优点是无色差,缺点是物镜越大,视场越小,物镜的镀膜需要定期维护。

而折反射镜是折射镜和反射镜的结合,优点是可以通过较短的镜筒获得较长的焦距,体积小,与同样口径的折射镜比,价格会有优势,但比反射镜要贵一些。缺点是在光路中会损失一部分光线。

折反射镜的品牌基本与反射镜一样,价位也差不多。

最后说一下,如果对于资深爱好者,条件好一些的,自然要选则更好的望远镜,价位最少在10000左右,品牌的话还是选择一些国外的牌子,比如星特朗,米德,还有一些日本的品牌也可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