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的发展历程
2024-03-28 22:10:02

1910 由小平浪平创立,最初是一家电气修理车间。日本国内首先成功制造3台5kp(3.6775千瓦)电机,这是公司的第一批产品。
1915 完成10,000hp(7,355千瓦)水力涡轮机。
1924 完成日本首辆在本土制造的大型直流电力机车。
1931 完成10,000安培水力电解电池。
1932 完成日立第一台电冰箱。
1943 完成85,000千瓦轴同辐流式水力蜗轮机和70,000kVA交流发电机。
1952 完成21,000kW双级水泵水轮机。 电子显微镜获得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金奖
1954 完成在日本本土制造的首个大型带钢冷轧机。
1955 完成100,000kW轴同辐流式水力涡轮机以及93,000kVA交流发电机。
1958 电子显微镜获得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金奖。
1959 制成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创立日立美国有限公司。
1961 完成试验性反应堆。
1964 完成首批新干线机车(子弹头列车)。
完成运行于羽田机场和东京浜松町之间的单轨铁路。
1968 开发出混成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针对高层建筑开发出300米/分的电梯。
1969 完成联机银行系统。
开发出并大规模制造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
1970 为新干线(子弹头列车)开发出电脑支持的交通控制系统。
投放首批广泛用途大型计算机
1973 开发出新型辐射图像摄像。
1974 日本首座460,000KW核电站进入商业运行。
投放首批广泛用途大型计算机。
1975 研制出日立轧辊表面高凸度控制轧钢机。
1978 完成世界首个场致发射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创历史新高。
开发出带有电晶体微型图像装置的试验性照相机。
1982 完成试验性反应堆256-千比特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通过使用电波全息摄影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磁场微观观测。
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
1984 开始大规模生产256-千比特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1985 完成供等离子体实验使用的JT-60大型托卡马克。
创立日立基金以促进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交流。
1988 创日立亚洲私营公司(Hitachi Asia Pte., Ltd.)。
1989 开发出世界上最快的超导体计算机。
开发出超导体磁共振(MR)图像设备。
在美国设立了两所研究和开发中心,在欧洲设立了两所实验室。
1990 研制出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巨型计算机。 超级TFTLCD模块,具有超广视角
试验性的128兆单电子内存
1991 开发出由变换器控制的电气机车,具有世界最大的控制能力。
开发出高敏感度的图像电子显像管。
1993 开发出最大运行时速高达270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
研制出毛细管阵列式基因测序仪。
1994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开发出第一部32位RISC处理器,超级H家族。
1995 开发出超级TFTLCD模块,具有超广视角。
开发出10Gbit/秒的光纤光学传送设备。
1998 开发出320Gbit/秒的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开发出试验性的128兆单电子内存。
1999 建立了可靠的自治性硬件实时管理技术。
2000 开发出52.5Gbit/in2的垂直磁化记录方法。 世界上最小的遥控IC芯片,仅为0.3平方毫米。
外观小巧、高精确度、超高速的手指静脉认证系统
2001 开发出运用于电子政府的公证和证书认证体系。
开发出可移动网络通道系统。
开发出移动电话使用的程序处理器。
2002 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静音液体冷却笔记本电脑。
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遥控IC芯片,仅为0.3平方毫米。
开发出便携式DNA分析系统,以SNP作基因测定。
2003 成功研制出外观小巧、高精确度、超高速的手指静脉认证系统,并迅速推向市场。
采用光学拓扑技术,成功测定出婴儿大脑的官能。
日立研究员小泉英明博士在梵蒂冈教廷科学院成立400周年纪念庆典上发表演讲。
2004 开发出全球体积最小的传感器网络终端,电池寿命超过一年。
研制出无铅高温焊锡。
2005 爆炸物痕量检测系统获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认证。
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能与人直接对话的“EMIEW”双轮移动机器人
日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日立的发展历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wzz#tom.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